此篇文章針對我國建筑模板應用現狀與結構型式,結合國外先進的模板技術,分析總結了模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;對幾種建筑模板的力學性能和經濟性能進行了對比分析;對新型再生橡膠模板進行了試驗研究及有限元分析,主要研究工作如下:
1、闡述建筑模板的發展歷程;概述分析模板規格尺寸的變化,總結了模板模數制的發展;對我國現有建筑模板的結構型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、闡述,并著重介紹了幾種新型建筑模板;分析了現行國內模板市場的基本現狀,對各類主流模板存在的問題做出總結。
2、建筑模板的力學性能分析。從每種型式的模板中選出一種有代表性的建筑模板,對其力學性能進行分析,并用具體算例闡述模板的設計方法。模板設計遵循了截面選型→強度驗算→撓度驗算→實用性評價的基本步驟。
3、研究再生橡膠建筑模板的力學性能。對再生橡膠實芯模板,運用理論計算與實體試驗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了研究;對鋼框再生橡膠模板的截面構造,采用“有效慣性矩法”進行了理論設計;對再生橡膠空芯保溫模板的應力和變形進行了有限元分析,為空芯模板模具的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持。
4、建筑模板的經濟性能分析。對各類模板的基本性能進行了全方位的比較;采用平均折舊法對各類模板的攤銷費進行了計算、對比與分析;采用遞減費用折舊法,在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基礎上,對各類模板的經濟效益進行了評價。
早出現的模板是木制散板,它由支撐系統和面板組成,按結構形式拼接成混凝土的成型模具,這種模板安裝與拆除耗費大量的人工和時間,拆模后堆成一堆散板,不能重復利用,木材耗損很大,此種模板已經淘汰
20世紀初,裝配式定型木模板[5]研制成功,其顯著特點是可根據工程需要,預先設計一套有幾種不同尺寸的定型模板,由加工單位批量生產,施工前按結構型式,先做出配板設計,然后在現場按照配板圖進行拼接,拆模后可繼續周轉使用。
此種裝配式定型木模板可大面積的批量生產,有效的降低了生產成本,在施工中模板拼接速度快,縮短了施工工期,目前一些地區仍在使用這種模板。
20世紀50年代,出現了大型模板,使得生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,大大縮短施工工期;而且以機械代替人工在一定程度上節省勞動力,模板安裝、拆除和搬運等流水施工方法在西歐 得到普及。
60年代,隨著裝配式定型模板的應用與發展,組合式定型模板開始出現。與傳統模板不同,組合式定型模板以模數設計為基準,具有尺寸形式多樣、拼裝簡便靈活、使用范圍更廣的優點,現階段已發展成工程領域尤其是混凝土工程中應用 多的模板。
從模板的材料類型,來看國外建筑模板的發展歷程。
木材是 早制作模板的材料。20世紀初,以美國為首的鋼模板才開始出現,并得到初步發展。20世紀60年代,由于鋼模板具有設計靈活、制作簡便和易于管理等優點,因此得到飛速發展,大量應用于實際工程中。而隨后出現的其它模板,均由于其缺點而沒有發展,例如美國研制的鋁合金模板因價格高昂而發展受阻。
20世紀50年代中旬,歐美等 通過對酚醛樹脂進行研究制造木膠合板模板,其具有尺寸大、制作方便、 材質輕等優點,但由于實際工程中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未解決,直至60年代才得以大量應用。現階段,鋼框和木膠合板的模板形式已成為發達 廣泛的模板形式,其使用率已達模板行業的60%。
20世紀60年代中期,用ABS樹脂為材料制作的塑料模板開始在日本建筑領域出現;其具有重量輕、耐用性高、設計簡單、施工簡便、尺寸模數化等優點,但因剛度小、價格高、強度低等缺點并未得到進一步發展。
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,傳統的木模板被淘汰,為適應時代的需求,模板工程上曾出現“以鋼代木”的一段時期。20世紀60年代初期,原冶金部在馬鞍山率先召開會議進行模板學術與技術交流[9]。 早的鋼模板完全按照木模板設計以適應施工的需要,并沒有發揮出強度高等自身優點。為了廣泛利用鋼模板,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,經過專家與學者不斷研究, 近幾年使得鋼模板得到了很大的改進,并得到了廣泛應用。
20世紀80年代初期,組合鋼模板開始出現并大量在工程中使用,此模板的規格居多;經常在梁、板、柱等構件和構筑物中大量使用,逐漸成為建筑施工中 重要的模板。但是鋼模板也有很多不足之處:首先,鋼模板拼縫較多,處理繁瑣;其次,重量大,不易操作。
20世紀80年代,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,膠合板模板開始出現并在南京金陵店工程中首次得到使用。1987年,青島華林膠合板采用國際先進技術與設備,生產出酚醛覆膜木膠合板模板;隨后青島瑞達模板公司在此模板基礎上研究出新的鋼框膠合板模板。鋼框膠合板模板的出現,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,并被稱為第三代模板,在大量工程中得到應用和迅速發展。但是,由于我國林木缺乏,造成酚醛覆膜木膠合板成本較高,嚴重制約了此模板在我國的使用。
1982年,塑料平面模板因易于脫模、耐久性好、周轉使用率高等優點得到迅速發展,并在天津、上海等地大量使用。此模板強度與剛度較低、耐火性差、價格昂貴, 終未能在現階段工程中大量普及應用。1987年,新的建筑模板竹膠合板在浙江與四川開始應用。1989年,以冶金部建筑研究院為首的科研單位,對竹膠合板的生產工藝、受力性能、物理屬性進行了大量研究,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竹膠合板的性能,同時在江蘇、四川等地生產和投入使用。
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,以不飽和聚酯樹脂為粘結劑、玻璃纖維布為基材進行加工而成的玻璃鋼模板[13]出現并被大量應用。該模板具有施工方便、重量輕、易成型、加工簡單、周轉使用率高等優點。
建筑設計時,為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,要求不同建筑組合件,構配件能夠具有一定的通用性,模數制統一規定構筑物的尺度,使不同形式、材料和制造方式的建筑制品可以按規定的尺寸生產,從而達到通用性的目的。建筑模數是建筑業定制的尺寸單位,規定了各項尺度協調中的增值單位,是建筑設計、施工、材料及制品、設備、組合件等其它各部件規格協調的基礎,其目的是使各種建筑制品拼接吻合,且可以互換使用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上一篇:建筑圓模板的優化設計
Copyright © cathwall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 臨沂鵬程木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13003415號-4
本網站全力支持關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》實施的“極限化違禁詞”相關規定,且已竭力規避使用“違禁詞”。故即日起凡本網 站任意頁面含有極限化“違禁詞”介紹的文字或圖片,一律非本網站主觀意愿并即刻失效,不可用于客戶任何行為的參考依據。 凡訪客訪問本網站,均表示認同此條約!感謝配合!